本報記者 禹麗敏
2025年09月16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2024年5月,中匈關系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邊合作駛入“黃金航道”。一年多來,中匈在經貿、投資、文化、教育、旅游等各領域合作蓬勃開展,取得豐碩成果,彰顯了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推動合作的高度共識,為兩國關系不斷增添新動力、新內涵。
“這是對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負責的一種選擇”
寧靜的午后,蒂薩湖波光粼粼,不時有鳥兒飛過,一派生機盎然。湖畔不遠處,一排排整齊鋪展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是由中企投資建設的匈牙利蒂薩菲賴德光伏電站項目。中控室內,電氣工程師們盯著顯示屏,實時監控著各項設備的運行數據。
“在這裡,匈中員工一起解決問題、推進項目。”蒂薩菲賴德光伏電站項目經理托多裡斯·恩德雷對本報記者說,項目2023年底開工,進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投產發電。“中國在新能源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匈中合作是互利共贏的,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托多裡斯說。
據介紹,蒂薩菲賴德光伏電站項目預計年平均發電量7500萬千瓦時,有望滿足超過2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需求,每年可節約標准煤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萬噸。蒂薩菲賴德小鎮居民拉斯洛說,“這是對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負責的一種選擇。”
蒂薩菲賴德光伏電站項目是中匈綠色合作的縮影。今年5月,比亞迪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歐洲總部啟用儀式﹔位於匈牙利第三大城市塞格德的比亞迪首家歐洲乘用車工廠預計2025年底投產﹔寧德時代正在匈牙利東部城市德布勒森建設電池工廠﹔華友鈷業投資建設的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正極一期項目順利推進……多個合作項目推動形成電動汽車產業集群,上游材料及動力電池滿足歐洲車企需求,終端產品輻射歐洲乃至世界市場,歐洲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得到進一步打通。
匈牙利國民經濟部部長納吉·馬頓表示,對歐洲來說,中國的新能源技術,尤其是電動汽車領域技術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期待匈中繼續擴大綠色合作。
“感受到匈中友誼的溫度,理解了什麼是合作共贏”
匈塞鐵路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全長約350公裡,連接布達佩斯與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匈塞鐵路塞爾維亞諾維薩德—蘇博蒂察段已於今年8月進入測試階段﹔匈牙利段已經進入電氣化、通信信號等工程實施階段。
擁有百年歷史的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陶克紹尼車站,承載著沿線居民的記憶。如今,該車站的改建工程已經完工。為了保持完整的建筑肌理,中國團隊秉持“修舊如舊”原則,在百年磚牆內植入防水止水板,不僅不破壞建筑原有面貌,還將牆面結構安全系數提升40%。設計聯合體工作人員在看到中國方案后感嘆:“你們在歷史中裝進未來。”
新建的匈塞鐵路多瑙沃爾沙尼牽引變電所,距陶克紹尼車站不到10分鐘車程。中國中鐵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項目總工程師胡志華介紹,變電所實現了無人值班,所有設備運行情況盡在鐵路調度中心的實時監控之下。
匈牙利籍員工喬治是中鐵電氣化局項目分部首席翻譯,參與了項目建設全過程。他說:“建設匈塞鐵路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匈中友誼的溫度,理解了什麼是合作共贏。”
匈牙利建設和交通部部長拉扎爾·亞諾什表示,匈塞鐵路預計於2026年1月正式通車,“鐵路將通過連接希臘港口,打造遠東至西歐的最快運輸通道,使匈牙利成為區域物流的關鍵樞紐”。
“希望培養更多傳承發展中匈友好事業的使者”
欣賞泉州刣獅表演、五祖拳、提線木偶戲等表演,聆聽簪花師傅講述漁家文化,體驗頭戴“簪花圍”,制作永春紙織畫……不久前,福建泉州非遺體驗工作坊走進位於布達佩斯的匈中雙語學校,掀起一陣體驗中國文化的熱潮。
匈中雙語學校校長埃爾代伊·蘇珊娜說,最近有不少中國文化團體來到學校,也有不少學校的學生去中國游學。今年的29名畢業生裡,有近1/3准備前往中國留學,“學校的每一天都充滿故事和生機”。
匈中雙語學校是中東歐地區第一所同時使用所在國語言和中文教學的公立全日制學校。去年7月,匈中雙語學校孔子學院正式揭牌,這是匈牙利第六所孔子學院,也是匈牙利第一所設立在大學以外的孔子學院。匈中雙語學校中方負責人王悅說,學校積極組織中匈青少年交流活動,去年一年就組織了赴華冬令營、夏令營等多個項目,旨在讓兩國青年建立友好情誼,“我們希望培養更多傳承發展中匈友好事業的使者。”
不久前,布達佩斯中國文化中心籌備許久的圖書館對外開放,吸引了不少匈牙利的“中國迷”,僅一個月就登記了100名固定讀者。該中心主任金浩表示,今年以來,中心舉辦的“我與蘇童面對面”讀者見面會、“民藝江南——上海民間藝術影像特展”等活動,受到匈牙利民眾歡迎。金浩表示,隨著中匈人文交流持續升溫,兩國人員雙向往來日益頻繁,中心將繼續加強活動策劃,豐富活動形式,為兩國人民相知相親搭建橋梁。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6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