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08:32 来源:中国军网222
1938年8月12日夜,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采取多路协同、分兵合击、攀越突入、火攻摧毁等战术,对句容县城发起了攻击,摧毁了日军在城内的多处据点。此次战斗是新四军进入江南后,首次集中1个团的兵力进行作战,也是首次攻入被日军占领的县城。
周密侦察,严密部署。1938年6月,新四军第1支队挺进茅山地区,开始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8月初,为配合国民党军一部向苏南丹阳、武进的进攻作战,新四军第1支队决定由第2团袭取句容县城。
句容县城南倚茅山、东连镇江、西接南京,东北依长江并与扬州隔江相望,距南京40余公里,是南京的东南重要门户,也是日伪军在苏南地区的重要据点,更是连接南京和杭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城北飞机场为日军的重要航空基地。
为确保战斗胜利,第1支队先后采取侦察人员化装潜入、附近群众提供线索、内线人员提供情况等方式,基本摸清句容守敌的兵力配备、工事构筑等城防部署情况。句容县城虽城墙坚固、防御工事完备,日伪军武器装备精良、弹药充足,但守敌兵力约1个中队150余人,规模较小且分散驻守在天主教堂、4个城门、伪县政府和北门外飞机场等多个据点,同时侦察得知小南门附近有水洞和坍塌的低矮城墙可供利用。
第1支队经慎重研究,决定采取多路分兵合击、警戒阻敌增援、多点破袭掩护的战法攻取句容县城。具体作战部署为:以第1营为攻城主力,率先肃清东南门之敌,而后进占商会和伪自治会,最后攻击伪县政府和天主教堂;第2营在东昌街一线实施道路、桥梁破袭,以警戒、迟滞镇江方向增援之敌;第3营袭击北门外飞机场,以切断敌可能的空中支援;支队特务连配合地方武装一部,在天王寺至句容间的五港、双庙、张庙一带构设伏击阵地,以破坏公路阻敌增援,掩护攻城部队作战行动。同时,针对战斗可能出现的各类不利因素预先谋划应对之策,并积极动员附近群众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协助准备攻城攀爬云梯和填埋护城河用的稻草,细致做好攻城相关准备工作。
乘夜逼近,两路突入。8月12日下午,第2团在团长张正坤、参谋长王必成率领下,由麾东向句容县城机动,进抵县城东南约2公里的吉利附近地域隐蔽休整。为达成突袭效果,待夜色渐浓后,第1营乘夜暗逼近县城小南门。不料,日军已修复小南门附近的水洞,还修补加高了小南门坍塌的低矮城墙,致使第1营原先拟订的利用水洞爬入、翻越矮墙突入的作战计划无法实施。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第1营充分利用守敌警戒不严密、城门之间无哨兵等有利时机,搭设云梯快速突入城内。虽然附近的狗吠声引起东南门守敌哨兵的注意,但未引起敌警觉和出动。第1营趁敌不备发起猛攻,在未遭遇敌顽强抵抗的情况下顺利占领东南门。
与此同时,袭击北门飞机场的第3营,在未遭遇敌人的情况下进占了飞机场,对机场设施进行破坏。随后,第3营留下1个连的兵力担任警戒和钳制北门之敌任务,以1个排的兵力对东昌街来路之敌实施警戒,其余兵力由东门入城作战。特务连则与地方武装配合,全面展开破坏交通要道的工作,以掩护、配合攻城部队的作战。
趁势追击,火攻歼敌。第1营、第3营分别从东南门、东门趁势沿街道向商会、伪自治会、天主教堂等敌占据点展开猛烈攻击,一时间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第2团官兵奋勇追击、猛打猛攻,经过激烈巷战,相继进占商会、伪自治会。在攻占伪自治会据点时,遭遇楼上日军顽固抵抗,在难以快速歼敌的情况下,采取火攻焚烧的方式,烧伤日军及汉奸10余人,攻下据点。
第2团主力进至伪县政府和天主教堂附近时,从混乱中反应过来的守敌依托完备的工事顽强抵抗,企图固守待援。为减少部队伤亡,王必成命令采取正面火力封锁、翼侧火攻等方式,牢牢压制据点守敌,进而摧毁敌据点,解救被关押的群众。战至13日上午,第2团在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后从容由东门分批撤退。守敌企图利用东门城头对我撤离部队实施火力追击,第2团掩护部队采取交通破袭、火力压制等方式,有效迟滞和延缓了日军追击速度,迫使敌中断追击、退守句容。此战,我军共毙敌40余人,缴获步枪2支、手榴弹2箱、子弹5000余发及一批军用物资。
此次作战,精准的情报和周密的计划是制胜的基础,第1支队充分发挥军民联合抗日优势,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侦察,并以详细的情报为支撑制订攻城计划,做到谋定而后动。灵活机动的战术运用是速胜的关键,第1支队注重发挥我军突袭、夜战、近战等优势,有效抵消了敌人的火力和城防优势,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击要害,速打速撤,致使守敌来不及反应。同仇敌忾的军民协同是全胜的保证,第1支队以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赢得群众支持,成立地方抗日武装,激起军民共同抗日的热情和斗志。镇江、句容、金坛、丹阳等县地方武装和群众全力支持抗战,积极展开破坏交通、佯动牵制、物资运输、制作简易攻城器械等工作,有力配合了攻城作战的顺利实施。
句容战斗,是新四军在苏南地区首次成功实施的县城攻坚战,意义重大。一是开创了“夜间突袭、速战速撤”敌后游击战新模式,验证了游击战与运动战结合的高效性,取得了攻城经验,为后续作战提供了范本。二是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警告了汉奸自治会,并给予南京至镇江、南京至杭州沿途之敌以极大威胁,起到了调动、支配和分散敌人的作用,使日军不得不从南京、镇江调动一部分兵力来增强交通线及各城市的守卫。三是以不可辩驳的事实戳穿了日军“后方稳固”的谎言,打破了民众对日军的恐惧,鼓舞了军心士气、提升了抗战信心、凝聚了抗战力量,为后续根据地建设奠定基础。(薛闫兴)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