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秉志
2017年01月05日09:19 來源:經濟日報
醫保“漫游”的目標已經喊了多年,但卻遲遲難以實施,缺的不是技術,最大的障礙還在制度層面。解決異地就醫問題,不僅僅在於建立結算平台,實現全民醫保信息數據共享,還在於大力提高基本醫保統籌層次,推進醫療保險制度變革,加快整合城鄉一體化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隨著我國進入全民醫保時代,異地就醫有“保”可“報”,成為許多流動人員的心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日前明確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時間表:在2016年底基本實現醫保全國聯網的基礎上,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醫保“漫游”的目標已經喊了多年,但卻遲遲難以實施,缺的不是技術。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已超過9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的“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明確將強化社保卡的銀行賬戶功能,支持各類繳費和待遇享受應用。從這個角度說,提高包括醫療保險在內的社保“便攜性”,在技術上並不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最大的障礙還在制度層面。
眾所周知,基本醫保屬地化管理制度給跨省異地結算帶來很多困難。目前,我國醫保制度已基本實現市級統籌,有27個省區市做到了省內住院費用的即時結算。但不同省份醫保繳費水平不同,各省之間醫療水平不一,成為跨省就醫結算難的症結所在。由於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在各個統籌地區實行收支自求平衡的財政體制,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地方可能擔心,一旦實現“全國漫游”,異地就醫結算,有可能會促使更多患者流向大城市大醫院,這不僅造成當地醫療資源緊張,還會加劇看病難、看病貴,甚至引發當地的醫保基金風險。此外,各統籌地區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